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4-06-15 20:21:08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1

闲暇时总是喜欢看几页《三国演义》,我深深的被栩栩如生的人物所吸引,读到精彩时,心里有所感慨,不由的挥笔写下这篇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让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和关羽。作者赋予诸葛亮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

关羽“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确,关羽自始至终都不失一个英雄的本色。他长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都将关羽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一展无遗,其虎牢关的英勇,白门楼上的恩义,令赤兔马都为之殉命,何况人乎?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麦城之战失利,关羽面临着心与血的生死决择,以他的才能,一旦受降,富贵权力会一涌而至,“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不可毁其节”他背负着忠君的沧桑与巍峨,透着不尽的壮烈与苍凉,留给世人一个从容赴死的背影,赤诚,隽永……

其实在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降哪国的亦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会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今日,他们也就暗淡无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长安乐,但关羽宁死不降,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这时,体面的义无反顾是唯一的。因为,中国人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注定活在千年的历史中。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又蕴含着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的苍凉!都说胜者为王,我却一直在心里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不管定语为何,他依然盈满炎黄脉搏的英雄本色。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忠义永存,

英雄无愧!

三国演义读后感2

赵高以指鹿察左右之顺逆,曹操以射鹿验众心之从违,奸臣心事,何其前后如出一辙也!至于借弓不还,始而假借,既且实受,岂独一弓为然哉?即天位亦犹是尔。河阳之狩,以臣召君;许田之猎,以上从下:皆非天子意也。然重耳率诸侯以朝王,曹操代天子而受贺,操于是不得复为重耳矣。

云长之欲杀操,为人臣明大义也。玄德之不欲杀,为君父谋万全也。君侧之恶,除之最难。前后左右,皆其腹心爪牙,杀之而祸及我身,犹可耳;杀之而祸及君父,则不为功之首,而反为罪之魁矣,可不慎哉!

董承前曾拒傕、汜以救驾,今若能诛曹操,是再救驾也。马腾前同韩遂攻傕、汜曾受密诏,今同董承谋曹操,是再受诏也。前之救驾是实事,而后之救驾是虚谈。前之受诏用虚叙,而后之受诏用实写。一虚一实,参差变换,各各入妙。又妙在七人受诏处,或自受,或因人所受以为受;或先见诏,或后见诏;或约来,或自至;或两人同来,或一人独至;或潸然泪下,或咬牙切齿。文官有文官身分,武臣有武臣气概,人人不同,人人如画,真叙事妙品。

曹操无君之罪,至许田射鹿而大章明较着矣。人臣无将,将则必诛。袁术之僭,其既然者也;曹操之篡,其将然者也。将之与既,厥罪维均,故自有衣带诏之后,凡兴兵讨操者,俱大书“讨贼”以予之。

前有谋诛宦竖之何国舅,后有谋诛奸相之董国舅,遥遥相对,然二人不可同年而语矣。进有鸩董后之罪,承有拒李傕之功;进则灵帝尝欲杀之,承则献帝倾心托之。乃二人之贤否不同,而同于败者,进之失在不断,承之失在不密。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事欲其秘,何必歃血会饮?迹恐其露,何必立券书名?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祚汉,无徒为董承咎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3

暑期里,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内容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群雄逐鹿。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忠厚义气、骁勇善战的关羽;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才华横溢、心胸狭隘的周瑜;胸怀大志、知人善任的孙权;文韬武略、为人奸诈的枭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尤其是他在《草船借箭》中表现得十分机智。

周瑜千方百计想刁难诸葛亮,命他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回答说:“不用十天,三日即可”。并立下军令状。为此,东吴谋士鲁肃十分担心,认为是诸葛亮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一点儿也不担心。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三十个人,还要扎一千个稻草人并排在船的两侧。

两天过去了没有动静。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派人来请鲁肃喝酒。鲁肃很是生气,道:“先生大难临头了还有心思喝酒?”诸葛亮哈哈大笑:“鲁肃,你不用担心只管喝酒就是。”随后,鲁肃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五更,江上浓雾大起。船队接近了曹军水寨,诸葛亮命令船队一字排开并将船尾朝江北方向,然后命士兵擂鼓呐喊。曹军不明情况,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向江中放箭。当船上稻草人上插满箭时,诸葛亮下令船队迅速离开。回到码头,周瑜派人到码头去取箭。一数,的`确有十万多支箭。

有了这十万支箭,周瑜指挥的孙刘联军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大显身手并取得了大胜。从此以后,诸葛亮取得了周瑜的信任,周瑜不再为难诸葛亮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了一个道理:在困难面前不要低头,我们要善于利用已有的条件,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迎难而上。

三国演义读后感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每当听到这首词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三国演义》这本书。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历史回体小说。它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在书中,三国,是一个英雄荟萃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诞生了关羽、诸葛亮、刘备等英雄人物。他们虽性格各异,却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在这些英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

草船借箭,表现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七擒七纵,表现出了诸葛亮的大仁大义;六出祁山,表现出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三气周瑜,表现出了诸葛亮的识人透辟;舌战群儒,表现出了诸葛亮的不卑不亢。诸葛亮在西城的`时候,司马懿率领五十万大军前去进攻,当时诸葛亮手里只剩下一班文官,士兵也少得连敌方的一半都没有,可是诸葛亮不慌不忙,冷静应对,最终用空城计击退了司马懿。

……此处隐藏4527个字……>

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国的俗话也说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心灵比海洋更辽阔、比天空更高远的“船长”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四起,经过多年的战斗,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却因为魏国的司马家族中的一位人——司马炎取代曹魏,而统一三国城建立了西晋。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形色鲜明,各式各样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诸葛亮的关羽,文武双全的曹操……在这几十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三大国中的`蜀国君主刘备和魏国君主曹操,他们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刘备从一开始卖草鞋,不知受了多少白眼与耻笑,再到后来,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直到最后,因他始终以德服人,收获许多人才,成为了蜀国开国君王,称霸一方。

而曹操虽然被耻笑为白脸奸臣,而且刺杀董卓、二打张绣、官渡之战都险失性命,更是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可是他坚持不懈,最后也是成了三国鼎立中魏国的开国君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历史已经过去,只留下后人在笑谈古今,批评前人的过错,表扬古人的功劳和聪慧,去吸取前人的教训,增强自己的技巧。与曹操与刘备虽然受到了不少耻辱,是他们海阔天空,遇到困难不退缩、不屈服,他们坚持不懈、有智慧、识人才,才能成为一方君主。相反,如果一个人昏庸无能、胆小如鼠、善恶不分,怎么可能成为一方霸主呢?我们要学习刘备与曹操的这种精神,我们也要坚持不懈、受到耻辱不退缩,要海阔天空、坚强、努力下去,我们就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因为一时之耻而愤怒,要海阔天空,把一次次的失败当作磨练,坚持努力,等待天高鸟飞的出头之日。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刘备此人,在这个故事中的表现,分明看得出,是个很能把我局势的人,他很想拥有徐州,但是徐州不是个安全的地方,袁术,袁绍,曹操,吕布等等,各路人马都想吃掉这块肉。所以刘备的拒绝也是有些道理的,特别是第一次的拒绝,可能是真的不敢要这个地方,因为曹操还没走,正兴师问罪而来。第二次的的拒绝,应该是因为刘备还要收买人心,人心不向,则难以让老百姓心悦诚服,毕竟陶谦在徐州经营了那么多年,来个外人,说拿走就拿走是不合适的.。那么在第三次让徐州中,我们看到刘备提出应该让陶谦之子阶梯徐州牧,这说明刘备还存在接手徐州的大问题,那就是名正言顺,古代,是非常讲究这一点的,地方诸侯的交替和天子一样,也有很多类似正统的观念。那么在陶谦要求亲口要求不传位给其子的时候,刘备恐怕已经迫不及待了。此时,刘备是民心所向,言正名顺了。

那么曹操在这个故事中的表现又如何呢?曹操在起义之前,是因为孟德献刀的事情而不得不走的。那时候,我们对曹操的看法是具备英雄侠义之气,有胆有识,敢为人所不为,替天行道。然后,在其家人被陶谦手下杀害之后,曹操变得很不理智了,似乎看到了他的血腥残忍的一面,张闿一人之过,怎么能殃及老百姓呢?这一路,曹操所到之处,都是凶残杀戮,连百姓都不放过。这就太说不过去了,好像从曹操到徐州之间的路上,所有的百姓都是曹操的杀父仇人似的,这种做法,让曹操失去了民心,也为刘备的取代徐州打下了基础,何况后来曹操又不得不撤并,等于又卖了一个极大的人情给刘备,所以,曹操所为,得罪了部分百姓,但是结交了诸侯(刘备),也算是有利有弊了。

曹操和刘备在三让徐州的故事中,曹操没有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贻误大事,最终选择离开,刘备因为解围也得到了民心和徐州。也正是如此,最后曹操回到自己的大本营,得到了天子的请求,带兵进京,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如果曹操屠戮了徐州百姓,那么以后会不会让他带兵进京,还是个大问号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我读了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三国演义》,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它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互相争斗,最后却被接受为晋国的故事。

三国之争总会有很多英雄和一些“反派”。《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人物,但是罗灿先生写得很好。《三国演义》能成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它的结构清晰,完全遵循事物的发展顺序,上下贯通的性质;二是人物多,但不明显。里面人物很多,但主要描写的只有几个,人物突出,不像隋唐演义。

这本书里有些人有“义”“智”之类的.绰号,其中曹操被称为“奸”。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听我爸妈说曹操太狡猾多疑,很多人都不喜欢他。但是我自己看完这本书,突然发现曹操其实有很多优点,其中我最欣赏的是他爱才。其实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他珍惜人才,比如温酒斩华雄。关羽被袁绍看不起,曹操站出来为关羽争取机会;再比如史燚华容道,从侧面说明曹操爱才爱才,对关羽很好。关曾立下字据,要活捉曹操,却饶了他一命。

在这里,我想想我这辈子到底发生了什么。在一次演出中,我被选为“导演”。我安排角色的时候,一个同学说他想当男主角。我没同意,但我觉得他不合适。他只是演了一个配角,而且他演的很好。后来我让他演主角,发现他真的很好。如果是现在,我不会再做了,因为我读了三国演义,因为我从曹操那里学会了观察身边的人,学会了看别人的优点。同时,在我们这个阶段,要多学习别人的优点,让自己变得优秀。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道理和知识,值得学习和欣赏。《好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推荐大家读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三国演义》原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来的《三国演义》是后人的简写。《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主要说了三国时期的魏国,蜀国,吴国三个国家的互相斗争,为抢夺地盘,争当国家霸主,作者用了非常详细的描述三国大开杀戒的一场场恶仗。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两百多个人物,其中作为成功的'人物有大名鼎鼎的孔明;诡计多端的无耻小人----曹操;威风凛凛的关云长;智勇双全的刘备等大小将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人还是关云长,他身长九尺,声若巨雷,丹凤眼,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刮骨疗箭毒不怕一点疼。

在《三国演义》里,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长板桥等一系列的生动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一次吴国缺箭,周瑜让孔明三天之内造上十万枝箭,还立下军令状。孔明掐指一算,算到第三天必有大雾,他向鲁肃借草船。到了水寨前,曹兵箭如雨下。诸葛亮带着插满了箭的草船,就顺着急水回寨。回寨后鲁肃向周瑜把事说了一遍,周瑜只能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读了《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知道了打胜仗不仅需要勇气,力气,武功,还要智慧,我们还不能像曹操一样做人太狡诈。也不能像周瑜一样,心胸狭窄,纵然很有才干,可还是被气死了。要像刘备一样,仁义当先。

《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读不厌,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