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5-18 20:21:17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35--36页中例1、例2及练习六的第1题。

【教材分析】

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教材提供一幅小棒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这样安排由学生自己去发现2、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于9的加、减法是在8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进一步强化一种摆法列出四个算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8、9的认识。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副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准备】

挂图、小红花、圆片等。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师谈话激趣:孩子们,在前面的数学旅途中老师带着大家去数学王国学习了好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要用学到的知识去闯关,有没有信心挑战?

2、闯关练习:

(1)第一关: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卡片:

6+14+27-16-43+22+24+36-3

(2)第二关:填一填。(8、9的组成练习)

3、揭示并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学会了这么多本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8、9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小棒图,师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小手举起来,一起数一数。(8根)

(2)师提问:如果把8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么分?(1,7)、(2,6)、(3,5)、(4,

4)。

(3)师:选择你喜欢的分法来说一说怎样列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

1+7=82+6=83+5=84+4=8

7+1=86+2=85+3=88-4=4

8-1=78-6=28-3=5

8-7=18-2=68-5=3

(4)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5)师小结一图4式的方法:一种分法可以列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列减法算的时候用加起来的得数减去相加的其中一个数,就得到另一个数。设计意图:

(1)小黑板出示例2图。师提问:你能通过摆一摆帮老师把这个表补充完整吗?

(2)生摆学具,师引导填表。

(3)同桌讨论:仔细观察表,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上排的数越来越大,下排的数越来越小,相对的两个数加起来都等于9。)

师:对照这个表,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写出有关9的加、减法算式吗?写完后同桌交流算法。

(4)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

1+8=92+7=93+6=94+5=9

8+1=97+2=96+3=95+4=9

9-1=89-2=79-3=69-5=4

9-8=19-7=29-6=39-4=5

设计意图:

  三、巩固练习。

1、我当邮递员。

信有:6+28+19—14+51+77+23+64+4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一个是8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抢答:(答对的小朋友奖励一朵小红花)

3+69—39-22+78+08—88-33+5

设计意图: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知道了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同样能计算8、9的加减法。你会算了吗?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1+8=92+7=93+6=94+5=91+7=82+6=83+5=84+4=8

8+1=97+2=96+3=95+4=97+1=86+2=85+3=88-4=49-1=89-2=79-3=69-5=4

9-8=19-7=29-6=39-4=58-1=78-6=28-3=5

8-7=18-2=68-5=3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又有前面8和9的组成的学习做铺垫,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图四式”的方法,并会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相关的加减法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我的设计思路是:复习铺垫(复习7以内的口算及8和9的'组成)——情境引入(小棒图)——观图提问,列式解决(据图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动手操作(摆学具,写算式)——课堂活动(巩固练习8、9的加减法)——总结算法。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我认为教学中做得较好的方面:首先,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说中学,做中学,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及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其次,导入的设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课堂活动的设计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8、9的加减法。

不足之处:首先,在教学8、9的加减法时,教材只是列出了其中一种摆法的四个算式,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8、9的加减法,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出所有关于8、9的加减法算式,因此,显得内容较多,处理的方式上也较为单一,显得十分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热情显得不高。应采用不同的活动,让 ……此处隐藏12777个字……的方法。第三环节,使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四环节,要求幼儿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联系生活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

3、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活动难点: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材料:绸带,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分练习纸,各种食物(花片、毛线、吸管、米、水)。

2、工具:笔,剪刀,直尺。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讲解演示

1、出示绸带问:"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扎两个辫子)我还想给两条小辫扎上漂亮的绸带,现在只有一根绸带,怎么办才能扎两根小辫呢?请小朋友帮老师想想办法,怎么分?"

2、组织幼儿讨论,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幼儿注意观察。

3、教师小结:把绸带两头对折,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此环节以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绸带为材料,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开动脑筋,帮助分绸带。通过把操作的`过程与结果展现给幼儿,使幼儿初步认识"二等分"这一概念)。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一、游戏:分蛋糕师(展示课件):今天小熊生日,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想把一块蛋糕分给两位好朋友吃,怎么办?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

(1)每人两块圆形蛋糕,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2)组织幼儿讨论等分方法。

(3)师小结:把圆形蛋糕对折,然后剪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叫二等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4)操作验证二等分:"怎样让别人相信你的两份蛋糕是一样大的呢?"(叠在一起比较)

(5)讨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①请小朋友把等分后的两部分与原来的蛋糕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②师小结:二个部分合起来是原来的一份。(此环节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对折的折法来二等分圆形,得到一样大小的两份,然后通过验证来证实二等分和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实际含义)。

二、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1、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把正方形进行二等分。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介绍新方法。

4、教师小结:向幼儿介绍讲清对边折、对角折的方法。请没这样折过的幼儿重新试一次。

5、出示(长方形):幼儿再次操作。

6、师:课件展示(此环节提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让幼儿操作,探索多种二等分的方法,给幼儿增加了难度,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想出对角线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能激发幼儿积极性和独创精神。教师让没有尝试对角线折和对角折的幼儿一个充分学习的机会,再次巩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三、游戏"看谁说的对"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分?比一比谁说的又对又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用对折的方法进行了二等分,可是,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像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比如:桌子、椅子等。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这些东西,怎样进行等分。

四、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将幼儿分四组,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分。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参观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什么?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这些实物分成相等的二份。

(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分。)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提问:(分别出示毛线、吸管、花片、米、水)小朋友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把毛线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对折、尺子量,剪刀剪、用手撕)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法、数数法、计量法。

(3)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超市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分。不同的物体性质不一样,所以要用不同的方法。和纸一样又软又薄的东西可以用折叠法来分,和蛋糕一样比较厚的可以用分割法,和水一样的液体和数量较多的物体可以用等量的方法来。

五、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大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颜色、大小不同的树叶,并尝试按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2、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妈妈和孩子间的亲情,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认识大小颜色

活动难点:

按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背景、树叶若干

一、活动过程:直接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1、出示两棵树(绿)

提问:①你看到了几棵大树妈妈?

②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树叶宝宝是什么颜色的?

——那我们给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绿宝宝。一起向绿宝宝问好

③这些都是绿宝宝,但是它们长得一样吗?大小一样吗?哪个大?哪个小?

2、出示两棵树(黄)

提问:①这两棵大树妈妈的树叶宝宝是什么颜色的?

——那我们也给它们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黄宝宝。一起向黄宝宝问好

②这些黄宝宝长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二、情境表演

1、出示小白兔

——瞧!谁来了?小白兔出来帮妈妈采蘑菇

听!什么声音?(播放背景音乐)

2、利用教具,营造秋风扫落叶的氛围

——呀!秋风把我们的树叶宝宝都吹走啦!这可把大树妈妈急坏了

听!是谁在哭?(播放背景音乐)

为什么哭呢?

那我们一起来帮树叶宝宝们找妈妈好吗?

三、树叶宝宝找妈妈,巩固复习

1、出示一片黄宝宝(大)

——逐一问是这棵树妈妈的宝宝吗?为什么呢?

出示两片树叶宝宝

——分别请幼儿示范将树叶宝宝送到树妈妈的`身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这里还有好多树叶宝宝,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找妈妈,你们愿意吗?

四、围绕课题,小结游戏

|——大树妈妈和树叶都很高兴,谢谢小朋友们帮助树叶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等一下我们到外面去看看有没有迷路的树叶宝宝,也把它们送到树妈妈的身边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