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内容
教材96-9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3、培养初步的逻辑能力
4、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能指出生活中一些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1、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软尺、细线、直尺、茶杯、钉子板、橡皮筯等
第一课时
一、初步认识图形的周长
1、导入:同学们。从本单元起,我们又进入了新的内容的学习
2、看图,说说镶的花边应该有多长?(应该是桌布一周的长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桌布一周的长度就是桌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认识到周长.
4、看第二图,说说树桩一周的长度是多少?63厘米
5、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z引导学生说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面的周长
6、你们知道树桩面的周长是多少吗?
二、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1、让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摸一摸索课本封面的周长,注意摸索时要注意些什么?
2、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并作一定的补充。让学生感触周围其他物体的周长并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给其他同学听。
3、指导学生直接说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如广告,操场的周长等
4、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总结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的`内容,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
2、让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判断的结果及理由。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3、布置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练习十七第一题第二题,给学生经必要的指导和提示。
4、带领学生集体评议刚才的练习活动。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课本和文具盒,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并要边摸边说。在学生动手摸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
2、设疑引导: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但是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3、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表扬告诉学生这节课就学习测量周长的方法。
二、测量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茶杯,让学生先说出这个茶杯的周长。
2、转折设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它的周长给商量出来呢?先说一说用什么东西商量,怎样测量?
3、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回答,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组合作进行测量。
4、让几个组的学生在讲台上淙自己测量的过程。让其它同学认真观看。台上的同学淙完毕后,问其他的同学:你们看清楚他们测量的过程了吗?发现有什么问题了吗?
5、带领学生对这些同学挑出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议。
6、让学生再想一想怎么测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周长。提示学生可以先用软尺或细线试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
7、表扬这位同学的想法。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
8、引导学生对测量周长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9、你们能总结出周长的定义吗?让学生讨论交流。
10、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给出周长的定义: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进行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的内容。要求学生先确定测量方法,再准备测量的工具。
2、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的第3题,让学生思考练习十七的第4题。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学探讨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定位的。结合学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与至少的含义,运用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进一法或舍余法确定问题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进行合理取舍。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设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说一句话。
(二)复习导入
1.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页第3题。
2.汇报交流,以旧引新。(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审题交流
(1)你知道了什么?
(2)每条船最多坐4人什么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什么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
2.多种方式感受进一法。
(1)画图表示
(2)数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条)船。
(3)列式表示:224=5(条)2(人)
还多出的2人,应该再租一条船,共要租5+1=6(条)船。
3.比较辨析,理解进一法。
(1)讨论辨析,明确进一法。
①有些同学认为租5条船就够了,你怎么想?
②余下来的2人怎么安排?
(2)比较优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回顾反思: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 ……此处隐藏9577个字……p>生:梯形的面积最大。
2. 出示下图:
师:小明家用方砖铺地,还剩下两个部分没有铺,如果铺满这两块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师:两块空地各用多少块方砖?
生:第一块空地要用16块方砖,第二块空地要用18块方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以数空的格子。
师:怎样才能把这两块地的空格数准确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画出来再数。
师:你来试一试。
学生到投影前操作。(画出格线,数出空格)
师:哪一块空地的面积大?
生:第二块空地的面积大。
师:这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
生:16 + 18 = 34(块)。
3. 游戏(猜猜看)。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规则是:同学们分两组,分别看老师出示的图形。一组同学看图形时,另一组同学不能看。
师:(出示一个较大的被分成4格的图形)请第一组同学看,这个图形一共有几格?
生:(齐)4格。
师:(出示一个较小的被分成6格的图形)请第二组同学看,这个图形有几格?
生:(齐)6格。
师:大家来猜一猜,哪个组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大?
生1:6格比4格多,当然6格的图形大。
生2:不一定。说不定6格的图形格子小。
师:究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想不想看看这两个图形。(出示两个图形)为什么4格的图形,面积反而大?
生1:4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大。
生2:6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小。
师:看来,用数格子的办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评析:比较面积大小,可以通过观察,运用直觉思维做出判断。对于面积相差不多的两个图形,则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叠合法、数方格的方法等。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比较,归结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教科书以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方法。随后的练习,因为图中没有现成的格子,所以学生既可以比照旁边的方砖,去数空缺处有多少格,也可以先画格子然后数。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这就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了必要的铺垫。]
总评
这节课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练,在活动中体验新知,在解决问题中提炼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教材预期的教学目标,把数学课上活。
第二,强化面积概念的教学。面在小学和初中都是不定义的概念。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面积和周长混同。关于面积计量,学生先要根据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的直接计量法(即数方格的方法),然后推导出几个面积公式,从面积的直接计量过渡到间接计量。所以在面积概念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两个公理,为直接计量法打好基础。为了防止面积和周长混同,往往用对比题组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三,注重把握探索时机,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者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设计注意从解决问题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规律,并有效发挥活动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8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意义 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意义 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板书设计: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ⅹ毫升。
ⅹ—2/9ⅹ=427
7/9ⅹ=427
ⅹ=549
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ⅹ14.8﹪=142.08(万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