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9-21 22:16:15
【精品】中班教案锦集六篇

【精品】中班教案锦集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了解公共汽车司机和售票员的工作,知道 向他们表达谢意。

与小朋友合作设计感谢卡, 培养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不同颜色的皱纹纸、图画纸、胶水、彩笔。

了解公共汽车司机和售票员叔叔阿姨的工作。

活动内容

形式:集体/小组

1. 请幼儿事先调查公共汽车司机和售票员叔叔阿姨的`工作,在班上交流调查结果。

2. 请幼儿合作设计心意卡,送给公共汽车司机和售票员叔叔阿姨。

3. 示范做心意卡的方法:

·在图画纸上画图案。

·利用皱纸搓小纸球。

·把小纸球贴在心意卡的图案上。

4. 请幼儿一起合作,制作心意卡。

5. 请公共汽车司机和售票员叔叔阿姨来幼儿园,幼儿给他们赠送礼物,表达对他们的谢意。

· 能合作设计心意卡。

· 能向公共汽车司机和售票员叔叔阿姨表达谢意。

中班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师和孩子忽视,我们对泥鳅不太关注,更难得把它作为一个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选择泥鳅作为教学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对身边常见事物也能细致观察的意识,这既是科学的内容,更是科学的态度。另外,泥鳅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能让幼儿在观察的同时用手触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亲近感,培养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生态观。

《纲要》中指出,活动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科学目标的宗旨在于让幼儿积极探索多种方法进行猜想、表现、交流、分享等探索过程,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认识其生活习性。

情感目标: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能力目标:学习用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目标的确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教学难点是: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特点。中班幼儿处在学前教育承上启下的的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更加好奇好问,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喜欢问"为什么","是什么"。 他们总是在对周围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正是这种好奇心与探究欲驱动着孩子们的去认识。同时,中班孩子喜欢探究新的事物,也容易对新的事物产生的恐惧心理,往往来源于对事物的不正确认识。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开展活动要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幼儿探索操作的直接对象。所以我们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所以在课前我要进行以下的教学资源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泥鳅的资料,带到班级与同伴分享。

2、泥鳅每人一条3、课件《泥鳅生活习性》。

4毛巾若干条、盆、塑料手套等这些准备一是可以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便于幼儿更好的把握知识重点;二是能帮助幼儿认识泥鳅的特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泥鳅"生活习性感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快乐,以此突破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讲解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活动,摈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1、观察法:《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第三条指出:让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在活动中,我设计了积极引导幼儿探索、讨论、交流、分享。

2、电教法: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让幼儿通过视、听觉获取有关泥鳅生活习性,更直观了解泥鳅喜欢住在水田、池塘里,喜欢吃水里的虫子和水草,帮助幼儿提升原有的经验。

3、提问法:提问法提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引导性提问(如:你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解释性提问(如:泥鳅和谁一样,在那里生活)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在活动第一环节我就采用幼儿最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幼儿与老师、与同伴相互交流,在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中获得愉悦感与成就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探索活动中去。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人的各种表情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2、知道开心的笑有助于身体健康。

3、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音乐:《粗心的小画家》《找朋友》不同的脸部表情教具、有笑、生气、害羞、发怒的表情

一个 ……此处隐藏1056个字……磁铁不仅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指示方向的仪器。孩子对磁铁有一种好奇:因为它会吸住东西。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幼儿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教和讲授教给幼儿。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为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提供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幼儿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幼儿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教学目标:

1、了解磁铁的名称和可以吸住铁制品的基本特征。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教学重点:

1、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2、探索磁铁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教学准备:

1、幼儿的操作用具:磁铁、各类铁制品(大头针、曲别针、铁钉、铁丝、铁片)、非铁制品(塑料勺子、积木、雪花片、纽扣、泡沫、硬)每人一份。

2、放有雪花片和曲别针的筐(每桌两筐)。

3、教师演示用具:磁铁、垫板、别有曲别针的娃娃纸片。

教学过程:

一、摆弄操作

老师:请你把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分的时候要用到这东西指磁铁),你去试试。

由于上次活动的开始,老师指导语过于的含蓄,出现了许 多与“磁铁"无关的操作现象,使得孩子走了一些弯路,降低了集体 教学的效率。因此,本活动的开始,直接引入磁铁,使孩子立即对当前的学习对象进行关注,大大减少了教学上的麻烦。

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在活动中,由于我的指导语的'暗示,大多数的孩子都用磁铁(尽管孩子都叫不出它的学名)把东西分成两堆,有1个孩子按大小分,有2个孩子按材料质地分,有1个孩子按长短分,终因材料的不规则,而无法进行,于是,抬眼看同伴,便拿起磁铁,立即被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现象吸引住,从而信心倍增,很快,也将材料分成了两堆。

二、协调交流

讨论: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老师(小结):用这(磁铁)可以将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能被吸住和不能被吸住的。这东西叫磁铁,它能吸住铁的东西。

三、迁移验证

找一找: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铁做的?你怎么知道的?

上次的研究活动表明,孩子更容易记住“吸铁石",而不容 易记忆“磁铁”,所以,这里让孩子有反复使用“磁铁”这个学名的机会,如,孩子说:门把手被磁铁吸住,它是铁做的。孩子在寻找过程中。,既验证了磁铁的特征,又记住了“磁铁”这个名字。

在活动中,有半数的孩子似乎都知道:能吸住铁的东西,就叫“吸铁石",于是,他们很不容易记住“磁铁”这个学名。在寻找“铁做的东西"的过程中,当孩子们欢呼“这是铁做的”,我就问“你怎么知道的?”孩子大多回答“因为它被磁铁吸住了”,如此反复多次,孩子就记住了这个比较陌生的名字。

四、迁移运用

1、游戏:找别针。

老师介绍:曲别针掉到雪花片筐里去了,请大家帮老师一起找曲别针,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孩子在混有曲别针的雪花片筐里,挑选别针。在活动中,有的孩子一开始没有想到用磁铁,而用手拣。当看到同伴使用时,立刻仿效,果然方便得很,于是兴趣大增。

2、游戏:小动物跳舞。

将立体人物别上回形针放在垫板上面,用磁铁在垫板下面移动,让人物跳起舞来(也可以准备更丰富的磁性玩具,如:塑料盒里小鱼游、小纸棍里红旗升等等)。

这些游戏可以放在区角学习中。

五、教师总结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的快乐时光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真好,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大家能够多留心观察,多认真思考,老师相信成功永远属于你们。

教学反思:

磁铁是幼儿园教师经常使用的物品,幼儿也很熟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吸在一起,有时却怎么都吸不住"的现象,而“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磁性原理对中班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本次活动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却又高于幼儿的生活。正所谓跳一跳,摘得到。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幼儿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研究,并有一定的收获。完成了学习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不足之处:

由于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开放性,而幼儿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探究活动中个别幼儿有漫无目的的瞎玩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注意在幼儿需要时给于适当的提示,增强实验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次活动充分尊重了幼儿学科学的特点,重视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幼儿自身主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获取有关磁性原理的科学经验,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探究的主体地位。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名画感受夏日玩水的乐趣。

2.感知画面的色调冷暖和画中传达的快乐气氛。

3.尝试画出夏季快乐的游戏或活动。

重点难点:

1.感知画面的色调冷暖和画中传达的快乐气氛

2.尝试画出夏季快乐的游戏或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快乐的水花》。

2.教学电子资源:《快乐的水花》。

3.画家介绍。

4.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一同欣赏幼儿用书封底的名画《快乐的水花》,感受画面的内容;

1.画面里有几位小朋友?他们在哪里?在做什么?

2.他们为什么要打膊,穿短裤?

3.你见过水花吗?会拍水花玩吗?

二、引导幼儿在了解画面内容的基础,感受色调的冷暖和画面传达的快乐气氛。

1.说说这幅画里有几种颜色,哪种颜色最多?

2.这样的颜色用在画面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你觉得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吗?

三、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玩水经验,以及其他在夏天及暑期快乐的活动。

1.你是怎样玩水的?也会玩水花吗?

2.在夏天,还有哪些活动让你觉得很快乐?

3.就要放暑假了,你打算做什么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呢?

四、请幼儿继续欣赏封底幼儿的作品,并尝试将快乐的`游戏或活动画出来。

教师指导幼儿画出游戏或活动中的人、用到的物品,请幼儿要表现出人的动态及与物品的互动。

1.这个小朋友画了什么快乐的事情?画面上画了哪些人?

2.你知道他们要坐什么交通工具去旅行吗?

3.请你也来画一画让你觉得快乐夏天的游戏或活动。你用到了什么东西?怎么用的?

五、幼儿完成作品后,请他们互相说一说画的内容。

《【精品】中班教案锦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