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二、探索和调查
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三、回顾和解释
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当堂检测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1、本课教学内容共分4个部分:不同的天气,生物预告天气,预测未来的天气,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及阅读与拓展。
2、不同的天气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让学生们尝试用简单的图画来记录天气情况。
3、生物预告天气是简单介绍生物中为什么能预告天气的道理,有很多生物都有比我们人类更早地知道天气的本领。让学生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儿歌等。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使学生养成长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良好习惯。
4、预测未来的天气是让学生讨论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了解明天的天气,利用课本第40页两幅卫星云图,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本地区当天的云层情况,尝试推测当地第三天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5、了解天气预报。为了更好地关注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或生活行为。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2、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3、使学生能坚持观测天气和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
4、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教师和学生观察天气,认识天气,预测天气。
【教学难点】
推测天气变化的经验和用物象预告天气的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各种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和方法的资料,卫星云图的放大图,各种天气预报的新内容,20xx年9月3日、4日的当地报纸。
2、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天气,你有没有关心天气的变化?你看过(听到)天气预报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2、不同的的天气
(1)小组交流对不同天气的体验
①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天气。
②在不同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把这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2)讨论: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同学们知道的生活常识可真不少!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那么在好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②当你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又该怎么办?
(3)用图画记录天气
①看来天气的好坏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老师想每天都在日历上记录天气的情况,怎么记大家帮助我想一个既方便又形象的办法吗?
②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
出示记录天气的表格。
③谁愿意把你们设计的符号拿到前面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实物投影仪展示)看看天气预报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
④请同学们用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
(4)鼓励学生坚持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或者长期记录)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首“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靠、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朴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
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
三、田野里的食物网:
1师讲:田野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価。(课本13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让学生讨论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四、练习:
1、蔷薇花丛中的'生物有:小草、蚜虫、瓢虫、落叶、小鸟、蚯蚓、请岀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是生产者,----------
---是消费者。
————————————
2、请你写岀其他食物链:
——————————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污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活动准备
白醋、食用碱,热水。
带有茶垢的玻璃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水垢
1.幼儿观察玻璃瓶内的茶垢,认识水垢 。
2.有水垢的玻璃瓶和没有水垢的玻璃瓶
教师分别将两个瓶内倒入白水,请幼儿观察水的清晰度。
3.说一说两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二、了解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1.请幼儿想一想,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过水垢?
2.教师讲解水垢的危害
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
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
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
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
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三、实验:除垢
1.认识食用碱
幼儿观察,白色、粉状的食用碱。
2.将食用碱放入有茶垢的玻璃瓶,然后倒入开水,摇晃瓶子。
请幼儿观察瓶壁发生的变化。
3.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4.教师小结:碱面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
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5.知道除了用碱面,还可以用白醋或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科学教案 篇5
一、主题活动由来
幼儿来幼儿园一个月了,已经摆脱了分离焦虑期。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在幼儿园的表现,发现幼儿对自我意识有了萌芽的发展,已经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意识的存在,能区分别人与自己,感知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为此,我们确立了主题,通过游戏等一些活动方式,促进幼儿认识自我,增强主动性,独立性。
二、主题活动教育目标
1、知道“我”就是自己,我有自己的名字、标记,又属于我的东西。我和别人不一样,能发现自己的好处与不足。
2、认识自己的五官的名称,熟悉五官的位置,初步了解功用简单的保护常识。
3、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愿意自己解扣、绘画、表演。
4、知道自己有一双小脚丫,会自己走路不用别人抱。
5、在成人帮助下懂得讲卫生,会自己用勺吃饭。
6、我不爱哭,会自己玩和小朋友老师一起玩的高兴。
三、环境创设与利用
教育资源
1、 和幼儿一起创设主题墙上的内容
2、 引导幼儿共同3、 布置墙面“可爱的小手”
4、 展示幼儿用小手制作的作品
5、 活动区创设:
建筑区:引导幼儿用小手搭建,练习搭高、为龙、平铺。
美工区:引导幼儿用半成品进行粘贴,填涂,撕折。
益智区:通过一些教具培养幼儿动手操作
娃娃家:通过一些道具培养幼儿自己做饭,合作有家的感觉
周边资源
1、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玩具
2、亲子活动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泥造型
家长资源
1、 通过直通车。
2、 让家长帮幼儿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3、 为幼儿动手操作作准备。
4、 家长配合老师与幼儿一起互动制作泥造型。
5、 家长帮忙提供关于主题活动的材料。
6、 如:幼儿穿小的衣服。
7、 裤子。
四、主要活动内容
科学教案 篇6
认识矿物的性质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
2.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3.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
2. 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了解常见矿物的各种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
2.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重点难点 1.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
2.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3.了解常见矿物的各种用途。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矿物标本、放大镜。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1、分发几个矿物给学生,让他们观察,这几个石头跟前面所研究的岩石有什么不一样的?
2、教师讲解矿物的定义。
探索和调查
1、用放大镜观察矿物,然后在记录本上画下所观察到的矿物。
2、要想对矿物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认识他们的特征。
3、请同学分小组阅读课文,将从课文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写在记录本上。
4、交流信息,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
5、分发矿物标本,让学生参照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信息,再观察这些矿物标本。
1、 画下来,可以促使学生非常仔细的观察物体。
2、也是验证。
回顾和解释
1、关于矿物,你还有哪些疑问?还想进行哪些后续研究?
当堂检测
课题
第四单元、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2. 能够调查家庭、学校、班级消耗资源的情况。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
2. 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
2. 愿意为减少资源浪费做出贡献。
重点难点 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
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1、回忆前面几课中接触过哪些矿物。
2、这些矿物有什么用?
从生活入手、复习。
探索和调查
1、然而人们很久以前就已经知道了利用矿物资源,而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矿物资源逐渐减少。
2、出示中国现在矿物资源的情况。
3、当这些矿物资源被开采完之后,人们的生活、工作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4、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5、为了保护资源,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做到什么呢?
6、讨论、交流。
7、如果你是家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
8、讨论、交流。
9、如果你是南京市的市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
10、讨论、交流。
11、如果你是中国的中央领导人,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
12、讨论、交流。
1、让学生感到危机。
2、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是问今后他们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奠定这方面的基础。
回顾和解释
1、调查家庭一次性用品,如铝箔、奶瓶盖等,估算一下你家、你们班级、你们学校以及你所在的城市一年大约需要用掉多少这些资源。
科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知道测量气温的方法,能够用温度表测出当时某个地方的气温。
(2)啦解气象站测量气温的工作原理。
2.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不同地点测量的温度数据中发现问题。
(2)能够从亲身经历的活动中体会数据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从事收集数据工作,乐于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
(2)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1.空气温度计,百叶箱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学会使用温度表。
(1)观察温度表,认识温度表的各个组成部分。
(2)学会温度的读写。
(3)用温度表的模型练习温度的读写。
(4)重点指导零下温度的读写。
2.测量教室里的空气温度。
(1)学生测量、记录教室内的温度。
(2)比较教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
(3)学生讨论各组测量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4)学生汇报各组测得的结果,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3.测量不同地方的温度。
(1)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数值,在此基础上讨论本小组测量的方法。
(2)确定测量的地点,并对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作出预测。
(3)学生分成小组测量各个不同地方的温度,并记在P83的活动记录纸上。
(4)汇报数据,讨论测量结果和预测的结果是否相同及原因。
4.讨论测量温度的规定和百叶箱的由来。
(1)观察P41的“一天气温变化的记录图表”。
(2)思考: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总结数据中隐藏的规律。
(4)讨论:怎样测量气温才比较可靠。
(三)课后研究:
指导学生继续收集天气数据,并且记录在天气日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