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和第几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04 18:26:03
几和第几教学反思

几和第几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几和第几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几和第几教学反思1

“几”和“第几”这两个概念对我们成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了,“几”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几”指的是事物的顺序,是其中的某一个。但“几和第几”这两个概念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主要原因是因为孩子们平常用“几”表达的经验多,而使用“第几”来表达的生活经验较少。所以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课堂上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几”和“第几”的认识。

  一、活用主题图。教材的主题图是排队买票的情境呈现,而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不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我没有被主题图束缚,而创设了这样一个语境:老师带学生去动物园玩,进动物园之前要先买票,你们看,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排队买票了。”这一情境,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想参与活动,有的说:一共有5人排队;有的说: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2;有的说:小姑娘排在第5……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参与和学会了几和第几的不同,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但仅仅通过例题的教学还有不少学生仍搞不清几和第几这两个概念。

二、巧用“想想做做”。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又特意安排了点灯笼游戏这一环节(想想做做第1题):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从右边起点第4个灯笼。这一环节,不仅要训练几和第几,还要想到左右,开始稍微胡点难度,不少学生只顾着4和第4,没考虑左右这方位。同样的题型,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两个,这样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认识几和第几”。

课后通过学生的作业发现,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我觉得应该通过摆一摆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第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本身就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今天所做的题中有从左边数、从右边数,所以做得效果不理想。

一节课下来“几”和“第几”学生学得不是非常理想,这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小,不会自己读题,读不懂题目意思也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几和第几教学反思2

“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个知识点孩子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手头又缺乏这幅教学情境图,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小动物聚餐的教学情境(在比大小中制作的小猴等学具)。当我将小猴子、桃子、苹果等图片凌乱的.贴在黑板上时,孩子们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

2、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有层次,正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观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几只小兔和小猴,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

①一共有几只小动物?②排在左边第2的是谁?③排在右边第2个的又是谁?④为什么同样是排在第2,小动物却不一样呢?⑤左数4个动物都有哪些?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4、强调“第几”中的“第”字,从生活出发,实际出发。在教学设计中我添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寻找自己小组中的“几和第几”。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几和第几教学反思3

认识几和第几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要让学生区分开“几”和“第几”是有不同的含义的,这一内容还要结合“左、右”的知识,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也很容易混乱。所以为了让学生专心投入学习,我就创设了一些情境去吸引学生的注意。

1、创设情境:借用课本上的例题图,把它设想成是老师带小朋友去游乐园玩,慢慢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去游乐园要买票;买票就要排队;排队就要有秩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教了学生我们做事情要有秩序。

2、教学时先跟学生数一数排队的人数,问小男孩排在第几个,又问了队伍中其他孩子的位置。之后让学生慢慢体会一点“几”、“第几”,的一些差别。自己先来说一说,最后老师在总结。让学生明白“几个”指的'不只是一个物体,还可能是好多个。而“第几”,它只能特指一个。为了让学生对这个知识得到巩固练习,我利用教室里的座位,让学生回答:“这一组前2位同学站起来”。“这一组第2位同学站起来”。用的是学生身边的物体来练习,学生的投入状况也很好,也看得很清楚,所以对学生的巩固知识还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3、但是课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在练习中,题目会规定你从左或者从右数起。在新课前没有对左右的知识稍加复习,而只在练习题中提到了,课堂中对于从左数从右数也没有做太多的练习,所以学生在做题时有点困难,为了避免在发生,备课时对于课后的练习也要仔细研究。还有一个问题,一年级学生的课堂习惯、坐姿、手不乱动等习惯还要多加练习、训练、提醒,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几和第几教学反思4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活动过程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生活中运用几和第几的知识。教学难点准确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课堂上的'活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基本能将新授知识和生活链接起来。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要继续发扬的是:

1、根据教材情境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安排师生互动拍手、排队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面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放弃每个孩子的受教育机 ……此处隐藏6843个字……的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还较差,对“几”和“第几”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上这部分内容前,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做些有关方位的游戏,让学生认识前、后、左、右的方位。特别是左、右,我先让学生自己介绍怎样记住左和右的方向,作好了准备工作后,开始了“几和第几”的教学:

一、情景引入,感知“第几”

我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找到了一个与“第几”有关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吃肉包子,他吃了一个不饱,又吃了一个还不饱,直到吃到第五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了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五个能饱,先吃第五个该多好啊!”学生意犹未尽时,我问大家:“你们说,这个人说的对吗?”“不对,不对。”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时聪明的刘煜站起来说:“这个人要吃五个才吃饱,如果只吃第五个的话,那他就只吃了一个。”我适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

二、利用主题图,教学“第几”

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这个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学生参与排队这一主题情境,学生通过排队,将主题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的体验,深切地体会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三、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为了帮学生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我根据学生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如“我想考试得第一,我坐在第一排”等等,学生有了老师的引导,很快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第几”。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新知,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几和第几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感觉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课堂练习中发现问题有很多,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几点原因:

(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几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虽然课前我让学生感知了方位,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会混淆。比如从左边起涂4个灯笼,学生可能只圈了第四个。

(三)、当然这也和学生目前认字少,不懂题目意思以及所接触题目量少有关系。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这方面的情况会有好转。

(四)、讲完练习之后我进行了小结,但感觉小结的方式不对,我是让学生上台排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总结的时候不应该提问:“一共有5个同学”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几),“第5个同学”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什么(第几),问的太唐突了,虽然有个别同学知道,但是我觉得大部分孩子还是觉得云里雾里,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只要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并能够区分就可以了。这是一个感知的过程。

(五)、在后面讲练习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想想做做”第1题从左边涂色,可以先复习一下“左右”,做一做有关“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的小游戏,加深学生对方向的感知,再进行涂色,效果会好些,目的性会更强些。

“想想做做”第2题,“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吗?”有的学生听过,有的没听过,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的兴趣还是蛮高涨的,应该事先准备一个故事的录音,或者动画,让孩子在轻轻松松中学到知识。

当然,课堂教学是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都会有些遗憾,所以实际与预设是有距离的,真正的完美只有在教学之后的重设计和反思,教学之后适当的调整设计,相信对以后的教学能提供借鉴作用。

几和第几教学反思15

一年级数学上册内容1—5的认识与加减法中的《第几和几》。教学过程以板书:

第3

开始。第一部分,学习“第几”。先请小朋友试着数一数,从左边数哪个桃子是第3个,圈一圈。再请4位小朋友上台来表演,教师说命令,学生举手表示。第二部分,是学习“几”。以板书:

前面3个

同样先请小朋友来圈一圈前面3个是哪3个桃子。再请4小朋友上台再来演示一下并举手示意“哪几个小朋友是叶老师要求在内”。这一个例子的对比,意图在于区分3个与第3,3个是表示数量3,而第3只是1个是表示它所在的位置(顺序)。在这一个对比之后,提示课题——第几和几,并板书在黑板上。第三部分,数学活动通过请几位同学听要求举手来巩固第几和几,正确区分今天所学的重点内容第几和几。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数的基数与序数这一概念。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第四部分就是课堂作业。在翻开作业本做之前,叶老师先将最后一题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师的引导下,先来做一做这一题。第一个要求先把每一盆花中有几朵花先数一数,其次把下面的问题读一读,第三确定数数方向。根据关键句“第一盆花开了3朵花”,确定了数的方向是从左边数起。在师生一起读题的过程中,统一了数数的方向。这样学生再来完成相应的作业也就不难了。在完成课堂作业本之后,再翻开课本来做一做书上的练习。这一节课看似简单,却十分难设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才一年级,对于左右还不是十分清楚,题目中要示数数的.方向不能正确反应。有些难的题目更是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这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真的是一件难事。听了这节课我在以下几方面获得了启发:

1、注意细节,强调细节。

在要求学生圈出第3个桃子的时候,要求学生这样数“第1”、“第2”、“第3”。一定要求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就要区分第几与几。这样才能在答题时,也注意相应的问题。

2、注意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当题目中没有规定从哪边数起时。先找一找有没有隐藏起来的条件,如果有找出关键句进行解读确定方向。如果没有隐藏条件,那么就要从左边数起,这是约定的。

3、正确地区分第几和几。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体会序数与基数(第几和几),能够正确区分第几和几。让学生深知第几是1个物体,几是表示数量的多少。

4、注重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要求学生做一题盖一题。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偷懒的同学通过抄袭同学的答案。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独立思考与答题,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好题止之后,把本子往前推,并放下笔。这样可以让小朋友的思绪迅速转移到老师身上,而不是在考虑作业本上的其它题目。

5、日常教学应多做少说,在说清重点之后,通过练习来检查。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老师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新课引入与讲解之上

那么必然会导致一个问题,作业来不及做。这样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一天的任务越积越多。

6、例题的设计讲究实效,不要太过花哨。

在日常的教学中,例题只要实用就以了。不需要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件制作与新课导入部分。有的时候就可以直截了当的切入主题。

7、课前准备充分。

无论是教具、学具还是作业本上的难题小黑板准备。

《几和第几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