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教版教学反思1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改变,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慢慢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
然而,目前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但在听课中却发现小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1、对文本主旨的把握问题
教学中要摆好整体把握与局部解读的关系,防止“以偏概全、因小失大”。
如《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师引导学习了陶罐和铁罐对话之后,问学生:“你喜欢陶罐和铁罐?
老师紧接着告诉学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看,是让学生懂得怎样看问题和想问题,文中有个小泡泡,是这样问的: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从多方面去谈自己阅读中的感想和启示。而且本课的主旨不是停留在“谦虚和落后”上,而是明白“人和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仅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主旨的多元化以及主旨的提炼都是教师解读文本中要关注的问题。何况这是第一课时,课文还只是上了第一部分,故事还没有讲完,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里揭示课文的主旨,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觉得教师问题的指向性有所偏颇,对文本主旨缺乏整体把握。教师该怎么问学生,如何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呈现问题,都需要进行精心预设,都应该是认真细读文本之后进行的。
文本细读,不光需要微观层面的细腻地读,也需要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的细读,这三者应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师在钻研教师时,既要有字词方面微观的细读,还要有对文章结构方面的、文化背景方面的宏观的阅读。
2、对文本整体感知的问题
整体感知课文,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也是让学生对作者如何布局谋篇有个清晰的认识,初步感知文章的结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很有必要的。
以《长城》一课为例,有一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说说长城给你的印象?
本应该在学生表述完之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结构出来了,上课的思路也呈现了。可是老师在学生说了“我觉得长城很长”之后马上就进入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学习。
《孔子拜师》一课、《清澈的湖水》一课,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学习生字词后就直接进入了第一小节的学习。
《珍珠鸟》一课,自由读文后,让学生想想作家的珍珠鸟是怎样的?
紧接着就从书中找出写珍珠鸟小的句子。然后了解珍珠鸟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样的教学设计,40分钟里所关注的都是珍珠鸟,始终忽略了作者“我”,也使得文本所表现的主题“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没有着落。
如果在导入之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围绕“课文写了什么”进行自由阅读。学生可能会说:“课文写了珍珠鸟很小、很胆小、很可爱、……”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看出学生读出的还是局部,没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因此教师的教学不是就此打住,马上进入下一个点的学习,而是应该及时地给与引导。
教师此时可以这样导:“是呀,课文写了珍珠鸟的小、可爱等,那除了写珍珠鸟,还写了谁呢?
生:还写了作者“我”。
师:那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呢?你能将两者联系起来说一说吗?
生:写了珍珠鸟在我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渐渐胆大,告诉我们……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珍珠鸟的?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教师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懂得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能抓住主要人物,把人物之间发生的主要事情概括出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本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显现出来,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就是这样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教师们非常关注文章的结构,一般一堂课都是在理清了文章脉络之后进行精讲的。但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却渐渐淡化甚至丢失了这种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意识。其实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整体入手,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精读课文之后再回归整体的传统教学,依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我们语文教师不应丢弃。
苏教版教学反思2写人的看似简单,然实属不易,看完学生的作文发现问题不少:
1.没有内容可以写。大多数学生想不到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事。(询问才知: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体贴才是事情,那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想不到内容可写了。)
2.不知道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而是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地说完。
3.对于细节描写还比较的陌生。许多同学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不是典型事例,惊天动地的事才能体现老师的品质,这也是造成学生没有内容可写,空洞的主要原因。
4.学生的词语匮乏。学生原先的词语、句子的积累少,也造成学生写不出好;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少,“肚子”中没有东西,又怎么能好?
针对这些问题,我加强了对“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用小事刻画人物”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用小事刻画人物,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掌握最基本的写人方法,这样,学生才头脑清楚,有话可写,才能写出自己与老师真正发生过的事,而不是胡编乱造或随意抄袭。我这节课总体来说目标明确,学生习得写法,教学任务顺利晚完成。但是听了陈阿莉老师的课以后,我觉得自己对习作的习作设计还过于呆板,不够多元化的实施这节习作教学,只是按照教材教教材,不能从教材中跳出来,改教教材为用教材,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才能写出新颖富有个性化的习作,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初衷。
苏教版教学反思3上《蚕姑娘》一课时,我从蚕开始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有学生说:蚕最后可以变成蚕蛾。我说对的。有学生说:蚕吃的是桑叶。我说说得真好。有学生说:蚕会吐丝结茧。我说:你知道得真多。有学生说:蚕是从蚕卵里生出来的。我说完全正确。
我看看没有学生举手发言了,就对同学们说:谁能把刚才四位同学说的四句话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具体说说你对蚕的了解。下面沉默了片刻,一位学生举手了,我让他发言。他说:蚕是吃桑叶长大的,它从蚕卵里生出来,最后变成蚕蛾,它还会吐丝结茧。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大胆发言,然后说:这位同学把刚才四位同 ……此处隐藏4108个字……思11
认一认5中一共有16个汉字。其中第一组是古代兵器的名称,第二组是古代的交通工具,第三组是来自动物身上的,第四组是来自植物的。为了让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字形,我主要采用以下几步进行教学。
一、利用拼音,读准字音
现在拼音已经全部教完了,我就让学生利用拼音来识字,学生通过拼读拼音读出了生字,而且很有成就感。
二、利用图片,理解字义
会读了生字字音,还要让学生理解字义。于是,我让学生读出生字后,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这样,在认图中理解了字义。我觉得图文结合对理解字义是很有帮助的,所以用拼音读会了生字,也别忘了用生字上面的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三、图字结合,记住字形
学生能读准字音,理解字义之后,我们还要帮助学生记住字形。于是在认读过程中,我采用图字结合的方式,一边让学生观察图,一边让他们比对生字,说说这笔是什么?那笔是什么?比如:认读“牛”字,我写一笔“撇”,让学生说这就像是牛角,再写两横,这就像是牛的身子,最后一竖,就像是牛的尾巴。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记住字形了。
四、借助游戏,巩固练习
在教学完这些生字后,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练习。比如:用兵器、送信、变小魔术、找朋友等,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对所学的生字掌握得更牢了,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做到在玩中学,学中记,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而且效果比较好。
苏教版教学反思12这是一篇情感较为深厚的文章,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但是以现在孩子的情感经验,很难体会到陈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因而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读熟课文,在读中感悟,先体会体会文章的情与理,这是预习作业。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了陈毅元帅的生平,让学生知道他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十大元帅之一,是个很伟大的人物,然后以范读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充满了陈毅和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因此,教学中,我就抓住学生预习的这一有利条件,教学时,还是利用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来让学生体会,其次,让学生来观察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分角色朗读来仔细体会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课文中有两个关联词:“一……就……、一边……一边……”我在教学的时候也特别注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这两个词说话,既抓住了关键,又拓展了思维,从而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这样指导造句易懂、会用,学生学得较扎实。
苏教版教学反思13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好导读,千万不要插手太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美德意境,一个不留神,还是讲多了,过了。
在第一节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谈得有些过了,让学生反而在诵读体会中表现得少了。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最后两个小节,比较的简单,学生和我讨论了一下珍藏黄叶,秋天向我们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对于孩子来说难,就说得比较的少,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谈到了悲秋主题,并和这一课做了比较,告诉孩子们要有乐观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云姐姐的导入值得我们学习,她在上班的路上,由玄武湖边的一片黄叶引出诗文,真是漂亮。
本诗的学习我们进行的课时较多,我重点完成了一项:当堂指导背诵。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下的负担。看了学生的部分习作,我想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压力也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为他们减轻压力,不要让课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在背诵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课上。
苏教版教学反思14教学时,由人物形象的评析导入,重组课文,将人物形象清晰勾勒。以“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深入课文进行自读归纳,结合相关句子进行朗读感悟,感受九色鹿的品质。继而以九色鹿和调达进行对比,以“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三个词为主线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交流“调达见了什么利忘了义?背了什么信弃了义?得了什么恩?又是怎样回报的呢?”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接着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九色鹿发现调达出卖了自己是怎么想的?”“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会说些什么?” 并以“你有什么话想对九色鹿、或者调达、或者国王说吗?”中灵活运用这些词语。学生通过个性解读,在情感上喜爱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此时让学生来展开想象说话,学生自然就有话好说,而且说得很生动呢。
此外,我还注意对课文留白部分的充分挖掘,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如分角色读九色鹿和调达的对话,演一演调达的郑重起誓,想象说国王斥责、重罚调达、下令保护九色鹿的话,体会国王惭愧的原因等等。最后自导自演的课本剧,也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孩子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合作和体悟给我们展示了非常详实和生动的课本内容,真好!
苏教版教学反思15课文围绕“夏天”,用词串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夏季特有的气象、瓜果、动物和花卉。识字对小朋友来说已经不是难题,他们在家里早就都会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观察画面,展开想象,把画面内容说出来。学生围绕三幅图,说了很多句子。特别是说到夏天的瓜果时,孩子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葡萄、荔枝、哈密瓜,还能对这些水果做一些描述,我正好借机把白里透红、酸溜溜、甜滋滋等词语补充给了他们,借此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识字5》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课文围绕“夏天”,将12个词语按照一定的联系排成4行,分别介绍了夏季特有的气象、瓜果、昆虫和小动物、花卉,易于诵读。教学开始我使用情景图,让孩子找你在情景图上看到了什么,图中的台风、雷雨、水果、动物、花卉便印在了学生的脑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堂课都是在“夏姐姐给我们礼物”的情境中进行的,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中,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教学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比如第一组词夏天、台风、雷雨,我问学生:“你看到过夏天的天气是怎样的?从哪看出有台风的?谁见过台风、雷雨,可以给我们说说吗?”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实践回答:“我看到夏天的台风刮得很厉害,树都被刮倒了;打雷的时候不能站在树下,很危险。”除了书上的两个词,你还知道有关气象的词吗?(闪电、电风扇、炎热等等)在说第三组词的时候,我让小朋友用上“我喜欢的水果有( )有 ( )还有 ( )。”这样的句式说话。学生非常会说,而且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