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3-26 10:41:46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七篇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七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联系旧知。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寓言,并说说寓言的特点。(借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揭题释题。理解寓、则的意思。(寓:寄托,包含;则,篇的意思。)

二、导学《掩耳盗铃》,揭示学法

(一)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通读全文后,找出题眼盗。

2、,学生字:掩、盗,理解题目的意思。

3、总结学法:看全文,抓字眼,解题意。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根据题意,提出问题。

(1)读了这个题目,我们应提出哪些疑问?

(2)学生讨论,归纳出思考题:a为什么盗?b怎样盗?c盗的结果怎样?

2、边读边想,理解词句。

(1)齐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铛、偷,联系插图,了解什么是铃铛。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a齐读第1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什么?结合学习生字:碰,理解句式:只要就(只要,提出条件;就,表示必然出现的结果。)

b齐读第2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样想的?这样想对吗?为什么?结合理解句式:如果就(如果,表示假设;就,表示有了前面的情况就会出现后面的结果。)理解1、2句间的关系。(转折)

c齐读第3句,回答:偷铃铛的人是怎么做的?

d齐读第4句,回答:偷铃铛的人结果怎样?联系插图,结合理解句式:刚就(刚,表示时间短;就,产生的结果。)

3、归纳学法:提问题,抓词句,理解内容。

(三)再读课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思考讨论:a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为什么可笑?b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归纳学法:读全文,析因果,揭示寓意。

(四)说话练习:用自己的话将这则寓言讲出来。

三、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利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7430 = 743 =

2.口算:

7660 = 8570= 9350 =

398 = 676 = 495 =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二.练习。

1.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5

学生先自己选择三题计算,再板演交流。

2.教材想想做做6。

先让孩子通过观察是否能比出大小,再计算验证。

3.教材想想做做4。

利用教学光盘组织学生口算。

4.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3、7、8题)

先让孩子交流图意,再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要让孩子说说,知道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列算式解答。

四、拓展

让孩子自己编一道用减法计算的问题。(注意引导和交流)

五、课堂小结(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导入──认识梁启超

1、我所知道的梁启超:

请学生谈谈对梁启超的了解。

2、梁启超及其子女:

演示幻灯片:梁启超青年、中年时期的活动及其照片,梁启超子女的照片。

3、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梁启超,去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新课──走进梁启超

1、听课文录音:

伴随深情地课文朗读,同学们仿佛回到了清华大学的礼堂,大师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好,听完录音,请大家谈谈感受。

2、学生谈初步感受。

3、评点文章,深入感知。

⑴ 出示评点法的要求:评点人物、写法。

⑵ 自主评点,汇报结果。

品人:

活动:

请同学补充:一个 的梁任公

让学生从学识和人品两方面概括,并尝试用对联形式概括。幻灯片出示胡适致梁启超的挽联。

品文:

为什么梁任公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他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热格魅力,还要归功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出示:语言简练传神;抒情叙事相结合。

4、总结

三、拓展──缅怀梁启超

幻灯片出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片断。同学们齐读,感受青年梁启超的豪情,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

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解决难点。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一围黑绿、嵌、点缀、恬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③理清脉络:给课文分层次。(学生分的层次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一下课文的层次。)

二、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③配乐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②思考后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童年往事,选择一件事写一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3.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提炼议论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导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培根)

二、理清思路——提炼主旨

1、文章运用了怎样的结构?(总分总)

第1、5段是总说,2、3、4是分说。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能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与好书结缘使人具有崇高追求、高尚情趣,使人“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大家可以看到最后一自然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中心论点,与开头呼应。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那作者严密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希望大家在写作文时能好好借鉴作者的结构。

2、找每个段落的中心句

3、分析中心句之间的关系,并得出文章的中心观点,感悟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知识——精神——行为

三、精读文章——思考质疑

1、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的“浩瀚”和“丰富”?

2、作者认为读书有那两个方面的作用?

3、“知识的增广”和“精神的感化和陶冶”有何不同?哪一个更加重要?

4、阅读中,应该选择怎么样的书?为什么?

5、谈谈你现在对哪类书籍感兴趣?为什么?以后呢?

四、论证方法——学习写作

1、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顺序能不能换?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2、第四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模仿第三段文字试着写一段证明中心论点的文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