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初步鉴赏诗歌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情感世界。
3、培养学生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做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
二、教学过程:
1、初读诗歌,让学生自读诗歌,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本首诗歌的最初体验。
(1)教师问:读了这首诗歌,你一定会受到精神上的影响和情绪上的感染,请你说说,在诗歌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请你写下来。)
(2)让学生把自己最初的感悟说出来,然后由学生自己来将同学们的感悟归纳小结,并板书到黑板上。
(3)根据诗歌来说说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让学生说说诗人是一位怎么的人,然后由学生自己来将同学们的感悟归纳小结,并板书到黑板上。)
(4)让学生根据自己给诗歌定的情感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老师也根据学生给诗歌定的情感基调朗读诗歌。
2、了解作者
文学作品的创作有一条规律,叫“文如其人”,就是说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诗歌中的海子是否和现实中的海子一样?
(多媒体展示诗人海子的情况,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材料说说现在中海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根据课堂实况,如果学生在初读诗歌中感悟到诗人的情感和材料中一样,那教师再根据作者的情况进一步深挖诗歌的主题。)
如果学生的预测相反了,教师再引导学生再读诗歌。
3、再读诗歌。
(1)让学生再读诗歌,说说自己最新的感悟。
(为什么我们在第一次读这首诗歌所感悟的情感及诗人的形象不一样呢?难道诗人创作诗歌违背了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文不如其人”,还是我们在读这首诗歌中,我们忽略了什么?我们再读这首诗歌,说说自己最新的感悟。请你写下来。请你们把难以弄懂的地方或者你感受到的思维火花,用笔记录下来,等一下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
(2)让学生把自己最新的感悟说出来,然后由学生自己来将同学们的感悟归纳小结,并板书到黑板上。(主要引导学生根据诗人在尘世的幸福和他憧憬的幸福来谈谈。)
(3)再来说说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让学生说说诗人是一位怎么的人,然后由学生自己来将同学们的感悟归纳小结,并板书到黑板上。)
(4)让学生根据自己给诗歌定的情感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老师也根据学生给诗歌定的情感基调朗读诗歌。
4、让学生谈谈鉴赏诗歌应注意哪些问题?
(主要根据学生初读、再读出现的反差来小结。)
(1)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时代背景等来鉴赏诗歌。
(2)抓关键字词,鉴赏诗歌语言,领悟诗歌主旨。
5、让学生把这首诗歌改成一首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诗歌。
学生改好后,朗读自己改好的诗歌,然后师生进行点评。
6、让学生用一句话来小结今天这节课的收获(可以从学到的知识、对诗歌、诗人的感悟或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来小结)。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想:
1、在备课过程中,我预设了两个教学方案:一是,学生在初读诗歌时对作品主题、诗人形象的感悟与原作品主题、诗人形象的基本一致,那我的教学设计是,初读诗歌的感悟---了解作者---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惑。二是,学生在初读诗歌时对作品主题、诗人形象的感悟与原作品主题、诗人形象的不一致时,那我的教学设计是,初读诗歌的感悟---了解作者---再读诗歌进行感悟--- 师生共同解惑。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初读诗歌的感悟中出现偏差,所以我就按照第二种教学方案进行教学。
2、我教学设计的理念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注重学习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去感悟去评析文本,达到学生在自读诗歌中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我只初拟简单的教学流程,只是简单地设计了两个问题“初读诗歌,你有什么感悟”、“再读诗歌,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不预设师生问答,没有预设问题答案,问题答案完全由学生去感悟,去讨论后形成基本共识,而不是教师规定学生怎么回答。
3、以体验性学习为主,采用体验性学习方法,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二、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1、按我的教学设想,应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但我把两个课时压缩为一个课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显得很仓促,没有把握好时间(前松后紧),原把“再读诗歌”这一教学环节作为教学重点来解决,由于时间不够,最后急急忙忙由老师帮学生去找问题(问题应由学生来找),破坏了原来的教学设想。
2、原来的教学设想是通过学生初读诗歌、了解诗人、再读诗歌、找问题、共同解惑、改诗、每个学生小结等教学环节来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但时间把握不好,把这一环节丢弃了。后来我再用了半节课的时间来完成以上的教学任务。
总之,教学过程没有完成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认为整个课堂教学是失败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体验美好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前者为重点,后者为难点。
【相关思考】
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是诗人真诚良知的体现,诗的'背后却藏着一颗高贵痛苦的心。因此不必要事先介绍作者,只需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诗人的情感便可感受作者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1、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2、要求学生多次吟诵,力求读懂诗人海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示如下:
A、“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那么昨天、今天的作者又在做什么?
B、于作者而言,幸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是些凡俗的琐事,可是作者却觉得幸福,怎么理解?(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理想,让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融合。它是真实、自然的,朴实无华。由此可感受诗人本身的不幸福)
C、作者为什么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为什么要给陌生人祝福?(诗人真诚的祈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获得幸福,展示了诗人的博大爱心和真诚良知。)
D、“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句中为何加上“尘世”?(面临着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憧憬,说明自己痛苦之根源在于追求不为人理解的诗歌理想而弃绝尘世幸福)
E、“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只愿”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
3、诗人营造了怎样的画面?(第一节,诗人虚构了一幅远离尘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第二三节,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所谓冥想,实质是要在头脑中再现出诗中所描绘的形象画面。使这个画面如宽银幕电影上的全景镜头一样。进而让自己走进画面,用心体验。)
4、思考题目“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含意。既然面朝大海又怎能见得花开呢?(前者实指,后者虚指,大海的广袤无垠和作者内心的闭塞,不为人理解接受相对比。现实无法提供精神慰藉时,人们总是渴望生活在远方。)
5、介绍作者。
某个初春的傍晚,天空飘着细雨,海子去到一间饭店对老板说:我给你朗诵自己的诗歌,你给我酒喝。老板看着这个身材不高,头发又长又乱,衣冠不整的瘦削而落魄的小伙子,冷冷地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不能在这里朗诵你的诗。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5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1978年年仅15岁时便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至中国政法大学,开始时在校刊工作,后转至哲学教研室。1988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当时诗人精神上已不时出现崩溃的现象,选择作诗人就选择了孤独和苦难。“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死前的两个月。在诗中诗人终于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从中可见他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对生命的世俗或崇高的激动和关怀。诗句质朴、亲切,如同一个纯真少年向母亲倾诉梦想和未来。全诗笼罩着浪漫、梦幻的色彩。
6、发给印有海子另几首抒情短诗的资料,留给学生课外阅读。并鼓励一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完成练习:分析海子诗歌的意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