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3 20:21:03
《春》教学设计15篇

《春》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体会拟人、比喻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揣摩精彩的词、句、段在表情达意傻瓜的作用。

2.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吟咏四季的佳作,今天我们就随着朱自清的笔触一起去领略春的迷人风采。

二、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三、检查旧课,自然引出新课:

上堂课,我们训练了朗读课文,梳理了文章结构,谁能说说全文分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板书:盼春——绘春——赞春)本文于开头写盼春,就让读者内心掀起思春的波澜,为下文描绘春景奠定了欢乐基调,从第二段开始,作者抓住春天的特征,粗略勾勒了春天的轮廓画,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意境,然后作者从容不迫地

四、探究新课:

这堂课我们就重点赏析绘春部分地五幅春景图,请同学们速读三至七段,按顺序说明每段描写的对象(板书:草花风雨人)问:这五幅春景图中,你觉得那副写得最好,为什么?(一)每幅图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今天我们就以春雨图为样本共同赏析(出示课件,放朗读录音)请同学们眼看画面,耳听录音,用心体会春雨图的优美意境。

思考:

1、这段写了几层意思(板书:特点、景物)

2、春雨绵绵夏雨急,文中哪几句话突出了春雨的特点?分别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板书:细密、闪亮、绵长)

3、雨中景都写了什么,(板书:树草灯人屋)

4、描写雨中景时采用什么顺序?(由物及人,由静到动,由近及远)

5、本段描写春雨及雨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喜雨之情)

6、哪些语句传达了这种感情,试举例说明。(可别恼)

7、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一)小结:这一段作者抓住了春雨特征及春雨中特有的景象,把那一派细雨绵绵的春光,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描绘的出神入化,表达了作者的喜雨之情。刚才老师已做了赏析示范,接下来同学们要合作探究,品味赏析另几幅春景图。

(二)现在请同学们一面欣赏春草图的美丽景色(课件出示春草图)一面用原文语句给它配上画外音(齐背春草图)今天我教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叫发现法,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春草图,那么什么是发现法呢?围绕下边问题,谈出认识、体会的都是“发现”(课件出示)

(1)、发现哪个词用的妙,说说它的妙处。(偷偷,钻,嫩,绿,满是)

(2)、发现哪个句子写得好,说出它好在哪里。

(3)、发现这段用词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叠词的运用)

(4)、有什么疑问说出来和大家商讨。现在速读春草图,你有什么发现,就举手和大家交流。(鼓励学生:只要认真阅读人人都会有所发现,有所发现说明你不仅勤于思考而且善于思考)当学生谈到叠词特点时,问:那么这些叠词能不能去掉一个字呢?我们来试试看。去掉后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改后文字)大家再看原文比较一下,改后的文字和原文哪个富有感情?(改后的文字只是平淡地写写,而原文在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原文中那种写法叫什么(借景抒情)质疑:老师有个疑问,所能帮老师解决,写春草为什么要写儿童在草地上嬉戏?(侧面写春草的柔嫩可爱,突出春草勃发带给人们的快乐)小结:这段描绘春草的特点,观察细致,描写具体形象,使人有亲眼目睹,身历其境之感,而且较多地使用叠词,对小草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接下来作者着力描写春花竞放的场景,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打开大脑电视机,在荧光屏上放映百花争奇斗艳的画面。

(1)首先勾勒主要景物的形态,作者首先把镜头对准了树,你的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学生七嘴八舌的说:桃树、杏树、梨树,镜头下移:蜜蜂、蝴蝶、草丛、野花)

(2)现在把黑白电视变成彩色,看谁头脑中的画面色彩更艳丽。你看到了什么?(红像火的桃花,粉如霞的杏花,白似雪的梨花,黄褐相间的蜜蜂,色彩斑斓的蝴蝶,茵茵绿草地,野花五彩缤纷)

(3)好,我们的电视画面已经五彩缤纷了,现在我们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花下成群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蝴蝶轻盈起舞,草地上的野花迎风摇曳着,俏皮的眨着眼睛。)刚才我们通过想象已初步领会春花图的意境,现在再交给大家一种学校方法:合作探究法(课件出示)一会我们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春花图的妙处,在书上做好笔记,然后交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1、抓住春花什么特点?

2、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3、描绘景物时哪些词用得精确?

4、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5、运用了什么修辞?全班交流:

(1)花多、色艳、味甜

(2)高—低色-味虚-实

(3)闹、赶趟儿、像眼睛、像星星

(4)拟人、排比、比喻刚才我们学习春草图的时候了解了一种侧面烘托的写法(写儿童在草地上嬉戏,是为了侧面烘托草的柔嫩可爱)本段有类似的写法吗?(写蜂闹蝶飞,是侧面烘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小结:作者描绘春花图,动静、高低、色味虚实结合,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春意盎然,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烂漫的美景之中。

五.作业:

1、从五幅春景图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

2、从五幅春景图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三个专题分类收集诗句。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为它配画。推出五幅特写镜头,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描写春天的动人景象。

《春》教学设计2

知识目标

1、积累“酝酿、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2、 ……此处隐藏20509个字……?通过师生共同的品味分析,这几个词语的表达效果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要求学生朗读出小草可爱的情态。(大约用时15分钟)。

4、 安排“夺宝奇兵”活动。在上一步分析之后,教师再启发“其实这样的语言在本文中实在太多了。如果这一句是一颗语言‘宝石’的话,那《春》就是一座语言的宝库。今天我们就到这座宝库中去探寻‘语言宝石’,看谁找的宝石最多、最耀眼。我们这次活动就是‘夺宝奇兵——寻找《春》的语言宝石’活动。下面宣布此次活动的.规则:(1)自由组队:三人至五人为一队,并为小队命名,组内人人平等,可自由发言,推举一人为陈述人;(2)充分借助各种资料,或利用各种途径来寻宝,但拒绝抄袭;(3)时间限制:自本课结束后开始,时间一天,明天语文课截止;(4)成果形式:可通过文章、图表、课文批注形式来展示宝石,形式不拘,欢迎创新的形式;(5)如果找的不是宝石,而是宝石上的瑕疵,即语言不当的地方,也欢迎提出。” (大约用时5分钟)。

5、学生分别组队,已经组好队的则在商讨下一步行动计划。本节课在学生组队与协商的气氛中结束。(大约用时5分钟)。

第二课时:交流“夺宝”成果,“宝石”展览,评选“宝石之最”,提出运用语言的新要求和新标准。

1、教师简单介绍学生“寻宝”情况,着重表扬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刻学生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大约用时5分钟)。

2、各组指定一人陈述“寻宝”情况,并在展板上(一块黑板,也可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展览本组的“寻宝”成果,接受同学的检阅。每组限定2—3分钟,不得超时。每组其他成员可在限定的时间内补充陈述。(大约用时30分钟)。

3、评选“宝石之最”。在每组陈述完毕之后,教师可简明地总评一下,侧重于表扬学生表述能力和组织能力。每人发一颗红五角星,在展板的“寻宝成果”上投票。根据投票情况,评出最耀眼的“宝石”和“最佳团队”。(大约用时5分钟)。

4、披文入情,在学生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文。(大约用时3分钟)。

5、提出语言运用的新要求和新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了解语言要美的要求,提出作业: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大自然的美,做一个美的欣赏者、传播者、创造者。(大约用时2分钟)。

最后本节课在学生高涨的创作热情中结束。

四、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设计经过两节课的实践,证明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体现在这几点上(也许还不只这几点,有些是现在难以预料的):1、通过新颖的活动形式,学生增加了对散文的学习兴趣。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不仅对《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喜爱之情(第二天学生大部分就能背诵全文),还对本单元其它课文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2、明白了散文语言的品味和欣赏方法,提高了语言感知能力。以前学生光知道文章写得好,却不明白好在何处,现在学生都能对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和品味。语言的大门已经被学生打开,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灿烂无比的语言世界,他们可以尽情地去欣赏和品味;3、学生组队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一种方法——利用集体的力量。在活动中,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探究的学习态度得到了初步锻炼,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场面感人,以至于这几天学生碰面打招呼都说“你找了几颗宝石”。我也为他们的热情所感动。4、针对本文,学生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真知灼见,有些语言的表达效果分析的极为到位。下面试举几例: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课文第一节)

——学生分析:“盼望”连用,对春天的渴望之情呼之欲出。春天未来,先写春风与脚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夺人心魄。“脚步”拟人,仿佛春天踏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人间,形象生动。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课文第六节)

——学生分析:“可别恼”,仿佛作者在与我们谈心,交流对春雨的认识。我感到非常亲切,一下子我也改变了对春雨的看法。烦人的春雨这时候也变得很可爱了。……

看到这些流淌着学生创作热情的语言,谁不会为之高兴甚至欢呼呢?

还有一些对课文的批评,也摘录几则:

“……(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学生意见:比喻太一般化,老套,俗。不如去掉,直接写成‘风一吹,一闪一闪的。’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学生意见:“却”用得不恰当,因为这句与上文不存在转折关系,属于错误使用。应删掉。……

面对这些不乏天真却很诚恳的语言,谁不为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喝彩?

课上完了,可我的思考还在继续。本次活动是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这次活动的成功,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种想法:新课程标准确实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种思路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有利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更加符合社会和时代潮流的趋势。而且意识到:语文教学只有学生全体参与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热情,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把“学生有所得”作为语文教学设计的前提和评价语文课的标准。我坚信:语文教育教学之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将越走越宽。

《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教学新课

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合作探究:

⑴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⑵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⑶“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⑷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重点解读:

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

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三、总结

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四、类文阅读

李清照的《醉花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练习第一二题。

《《春》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