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说教材】
《井底之蛙》这篇课文讲了一只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觉得自己很快乐,在听了生活在东海里的鳖述说大海的辽阔后,感觉自己很渺小。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这则寓言故事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重点,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说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疲倦、邀请、瞠目结舌、渺小”等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加强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寓意:什么样的快乐是大快乐?
教学重点及难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读来体会青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说教学】
文章通过浅井之蛙与东海之鳖的对比,来表现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这是课文的重点,课上以质疑为主线,采用多种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寓意,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自读自悟并质疑
自读后让学生提出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大家帮忙解决。解决不了的有老师解答。重点解答:“千里之遥、千仞之高、两腋、瞠目结舌”等的意思。归纳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青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二、运用朗读的多种训练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体会感情
(1)首先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第一段,要求学生找出具体表现青蛙快乐的句子,指导学生把朗读的语气和青蛙的心情 (快乐、骄傲)联系起来读。
(3)要求学生找出动词,体会“躲、托住下巴”的好处。指导学生重读关键词,同时指出“安然休息、绵软舒适”要轻读,训练学生朗读时有轻有重,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快乐与骄傲。
三、学习第二段,体会东海之大
(1)指名让学生读鳖的话,质疑:为什么鳖的一番话,让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读懂鳖的话,思考这个问题。
(2)通过鳖的话,我们知道了千里之遥,已经是很大了,可是海的大不能用它来形容;千仞之高,已经很高了,海却比这还要深。大海真的好大啊!
(3)师提问:这么大的海,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大海的辽阔吗?
四、创设情境,学习古文的朗读方法
(1)利用配乐师范读古文,让学生体会其韵味。学习朗读古文的方法:要注意停顿,抑扬顿挫地读。
(2)指名让学生读,作出评价。
五、拓展性延伸,体会寓意
(1)师总结:庄子写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做一只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安于现状。
(2)今天海鳖又带着青蛙走出了井口,青蛙看见了什么?想一想,回去写一篇想象作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七色花》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五册第九单元《想象和幻想》
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篇童话,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做了七件事。主要是要教育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
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第1-3然段写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来,一位老妈妈看珍妮哭得可怜,就送她一朵能帮助她做事的七色花。第4~10自然段写珍妮用七色花瓣为自己做了许多事。第11~18自然段写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了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简单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七色花的神奇。
技能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因为助人乃快乐之本。
2.总结全文,运用想象和幻想,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实现什么愿望。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
情感价值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乐的,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运用幻想象,引导学生写一写如果有一片七色花瓣想实现什么愿望。
三、说教法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从
1、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发展想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教法上运用电教辅助法、图文对照法、诵读体会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考虑到课文篇幅较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计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同时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并且让学生发挥想像,并进行口语交际,而且把练习写作集中起来,既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了指导。
五、说程序
我的教学流程是:谈话导入,直接揭题——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引导讲授——自主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拓展升华,指导写作——总结归纳提高。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
《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复述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并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 ……此处隐藏9099个字……扬和批评结合进行小结。
2、检查学生自学新词的情况。
师:同学们对课文的新词有什么发现?说说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
学生交流(带口部字多)
唱 叫 吹 听 喧 嘷
啭啼 咳嗽 呻吟 吱吱 嗡嗡 呱呱 哼哼 咩咩
吱吱嘎嘎 咕噜咕噜 嘎吱嘎吱 扑噜扑噜
师:大家看看想想这些带口子旁的字词有什么分别?
生交流(动词的 声音的词 )
师:对,声音的词把它叫做拟声词,模仿声音的词。文中什么叫声像咳嗽?能把这些声音与小动物搭配起来吗?
生交流时要求每个学生只有说其中一个的机会。让大家都来参与啊。
师:同学们一定还知道其他的拟声词吧!
生交流(叽叽喳喳 啾啾 嘭嘭,咚咚,噼噼啪啪,叮咚咚 啦啦 哗哗 汪汪 咚咚 呀呀 呼呼 嗖嗖 潺潺 嘘嘘 鸭鸭 嘎嘎 铃铃 滴滴 答答 飕飕 淅淅 瑟瑟 沥沥 哼哼
师小结:拟声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真不少。它把不同的小动物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会用其中的喜欢一个的词说句子吗?
生交流(迎新辞旧的日子能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海底世界能听到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声。
学校鼓号队在咚咚咚咚地敲鼓······)
(设计意图 针对本课要学习的生字词多,让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特点,掌握规律学习,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情感体验来学习,既简便又快。)
三、质疑问难
师:1、同学们课文中有没有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呢?
学生小声读课文后,同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吗?
个别学生读课文
学生评价
教师小结读课文不仅做到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有感情。(设计意图:让全体学生都知道自己学得可透彻,巩固复习有提高阅读课文的能力。)
四、作业
1 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2、抄写积累运用中的本课的词语。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一、说教材
荷兰一向以“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全文围绕“牧场之国的荷兰”来写: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4.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对荷兰的国花郁金香进行扩写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对荷兰的郁金香进行扩写练习。
二、说教法
在《泉城》、《九寨沟》两篇课文教学之后再来教这篇课文,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体味。教师的责任重在组织学生开展好活动,激励学生读好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几个鲜明、生动的画面描写了荷兰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在教学中不必过多分析,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找到自己感受比较生刻、比较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通过交流加深印象,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师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抓住重点,知道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习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对荷兰的国花郁金香进行扩写练习。进行拓展性训练,促进学生积累内化课文语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三、说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引出课题,让学生谈谈看到“田园”,看到“诗情”分别想到了什么。利用已经学习的课文《泉城》进行比较,理解“田园诗情”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田园”和“诗情”的理解情况,从而在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中帮助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课题。】
2.指导学生明确,在本课中“田园”就是指荷兰的牧场,然后来谈谈对荷兰的了解。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交流,既是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同时也肯定了学生的预习成果。此外,学生搜集到的关于荷兰地理特点,经济特点的资料都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难读的词句或读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读两遍。
2.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指名学生认读,及时纠正读音,然后齐读词语,为课文阅读打好基础。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在词典的帮助下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所以,读准词语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来谈谈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为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打下坚实基础。】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先让学生练习朗读,然后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采用“××××图”的形式来高度概括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课文结构都十分清晰,是学生开始学习概括文章内容的练习素材。有了之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在感知本课的内容、结构时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写作方法。
指导学生重点学习下列句子的写作方法:
(1)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2)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3)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会运用比喻和拟人两种写作方法进行今后的习作。】
(五)拓展延伸,培养写作兴趣。
1.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在荷兰随处可见。但是在这里,作者具体描绘了草原上奶牛的画面,却只用了一句话略写了郁金香。你们能否也象作者一样,将荷兰郁金香的美丽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2.就以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为开头,大胆展开想象。可以从花的数量、颜色、姿态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可以模仿文中描写奶牛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模仿文中描写奶牛的方法对荷兰的郁金香进行扩写练习。】
四、板书设计
草原奶牛、郁金香
低地骏马家畜
水、花、牧场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傍晚挤奶
夜晚平静